close

543780_538557582830087_1124660079_n.jpeg

※【00:30凌晨密令】採類紀錄片的寫實手法,呈現出張力十足的劇情片,此片更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1年的9月11日夜裡,一則插播的即時新聞將當時年僅13歲的我給震攝住。

同日的美國東部時間約莫上午9點,伊斯蘭教蓋達組織發動19名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機,採自殺式攻擊分別衝撞紐約世貿中心雙塔及華盛頓五角大廈,第4架飛機則於賓夕法尼亞州桑莫塞郡的鄉村尚克斯維爾附近墜毀,機上均無人生還。透過Live轉播畫面,紐約這顆大蘋果頓時滿目瘡痍、險象環生,難以想像地球另一端正處於水深火熱的人間煉獄。

1400多年來,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之間的關係始終劍拔弩張,若論起兩者對立的原因,可追溯至7世紀初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開始向伊比利半島、波斯及印度北部等地以「聖戰」之名大舉擴張統治;而基督教徒在11世紀末,逐漸控制了地中海西岸、敘利亞乃至於西班牙,彼此的仇恨糾葛就越來越剪不斷理還亂。11世紀至13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強權向伊斯蘭教國家發動了持續近200年的一系列戰爭,搶奪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即歷史上著名的「十字軍東征」。自1095年第一次東征起,其間征戰多次,直到1291年,東方領土落入穆斯林手中,基督徒被趕出敘利亞,十字軍的命運宣告終結。伊斯蘭教曾在中世紀締造輝煌,因此包含Osama bin Laden在內的伊斯蘭教基本教義和極端主義派,都認為如今伊斯蘭教國家的沒落與衰敗,肇因於西方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這也是促成蓋達組織採取恐怖手段進行聖戰的主要原因。聖戰的阿拉伯文是Jihad,等於英文的HolyWar,亦可稱為「護教戰爭」,Osama bin Laden近幾年便常在文告中號召伊斯蘭教徒與猶太人和基督教徒打一場聖戰。

在911發生前,美國曾以40多枚巡弋飛彈夜襲阿富汗伊斯蘭教反西方領袖的集會,當時Osama bin Laden即宣示一定復仇,爰此,蓋達組織在911中以血債血還式的報復,乃冤冤相報之體現。另一層面來看,美國介入中東政局太深,過度偏袒以色列,早已埋下禍根;更遑論美國為了維持國際秩序與世界和平,往往犧牲弱勢民族而去達成宏觀的和平。

對美國而言,文明顛峰的世貿大樓和代表美國國力的五角大廈,皆具有重大象徵性的,它代表著自由、寬容和人性,更是構築美國不可動搖的立國根本。炸毀它們不僅是宣戰,更無疑是美國200多年來最大的羞辱!事實上,國際關係不能再只是著眼於主權的議題,許多落後地區、弱勢民族和個別組織長期處於被打壓欺凌的處境,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心理隨時一觸即發。只是,用許多無辜生命所換來的復仇行動,真的可以解開無端痛苦的枷鎖?

「Zero Dark Thirty」是美國軍事術語,代表黑夜時刻,亦指凌晨00:30的暗夜時分,美國海軍海豹部隊垂降潛入巴基斯坦郊區豪宅,進行突襲行動。全片根據2011年5月1日,在CIA的精準情報支援下,美國海軍海豹部隊成功擊斃Osama bin Laden的史實拍攝。

真人真事所改編的電影向來並不好拍,巧妙地控制節奏及適時穿插點戲劇效果,導演功力就顯得很重要。本片以戰爭和寫實背景為題材,其中生死關頭的臨場感及四面楚歌的肅殺氣息,更是貫穿全場的主軸,而導演Kathryn Bigelow在前作【危機倒數】已展現縝密的編寫佈局與場面調度之長才。

Jessica Chastain一反先前在電影【姊妹】中飾演金髮碧眼傻大姊,這次演繹CIA從華府派來的「狠角色」女探員瑪亞,為了追捕Osama bin Laden,在阿富汗山洞和巴基斯坦邊界到處搜索,再將蛛絲馬跡的線索資訊反覆集結,猶如大海撈針般,但為了完成這項任務,國家不惜動用無數的人力和財富資源。而瑪亞身處眾多男性環伺的工作環境,很多人都對她不以為然,儘管初來乍到時,面對殘酷刑求及環境惡劣感到膽怯,況且搜捕Osama bin Laden絕對是一樁危機四伏、隨時命在旦夕的高危險任務,更有探員相繼送命,但她沒時間害怕難過,迅速以果決的處事能力和不輕言放棄的積極態度,更勇於挑戰CIA威權體制,從恐懼再到冷酷堅決的心路歷程,表現讓人刮目相看!尤其一場在面見總統前的會議,CIA局長詢問Osama bin Laden藏匿的可能性,與會的男性官員紛紛不敢保證,唯獨瑪亞提出100%的確認,但為了讓大家安心,只好改口95%。

片中備受爭議的是刑求囚犯,嚴酷拷問與中情局內部紛擾的情節,帶出了道德爭議與人性糾結,強調一切都是情非得已,畢竟「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寒戰?)。由於美國人在中東國家很不受歡迎,開個車出門隨時都會被掃射,還有爾虞我詐的間諜、反間、反反間戰術以及加上隨時引爆的自殺炸彈等恐怖威脅。然而,隨著爆炸案在各地發生,CIA從原先主動積極搜捕,轉為被動預測恐怖攻擊發生的地點,消極地選擇治標不治本,卻是人性在經歷一連串的壓力與恐懼之下,最真實的自然反應,也突顯出瑪亞與CIA是美國與蓋達組織對抗之外的另一場拉鋸戰。全片高潮當屬最後還原重現的海豹部隊突襲過程,全程40分鐘,令人屏息,導演採用第一人稱加夜視鏡的運鏡拍攝手法,在限時內展開地毯式搜索,成功地營造出鶴唳風聲的緊繃氛圍和分秒必爭的臨場感,並還原建造Osama bin Laden藏匿之處,塑造栩栩如生的真實歷史感,使人如坐針氈、喘不過氣。

印象最深切的一幕是,CIA首長與瑪亞在餐廳的單獨談話,追捕Osama bin Laden,是瑪亞這10年唯一的事情,這已非關於工作,而是責任,更是她10年來仰賴的生活重心。於是,當任務完成後,她長久以來的煎熬與壓力終於釋放,有的不是喜極而泣,而是茫然與回憶。

整體來說,此片不是虛構作品,也不是紀錄片,而是融合動作、偵察和戲劇元素的緊湊近身追捕,並傳達難解的人性勇氣,以及一般道德規範不再適用的隱晦局面,箇中反思的意涵更是耐人尋味!導演手法高明而敘事清晰完整,然而就因為過於細膩,想給的東西又太多,片長雖然已經2個半小時,但又無法一一呈現,導致影片略顯緩慢拖沓。

戰爭無關對錯,只差別在立場不同罷了,但生命之寶貴,是絕對不可因為一些目的,而藐視任何人自由和權利。究竟何謂正義?不過都是主觀意識,自以為是。如此說來,衝突之所以產生,不過是其來有自。

(原文發表於2013/1/14)

arrow
arrow

    B-6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